究竟這場奧運是為誰而辦的呢?日本麗澤大學副教授、美國歷史學者摩根(Jason Morgan)在日本產經新聞發表他的看法說,這次可謂史上最重要的一場奧運,因為人類正面臨是否走向新的暗黑時代的歧路,這場東奧是一場人類為和平福祉而競爭的奧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10例本土案例、3例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雖然目前疫情仍在控制中,不過,因為觀察時間短,8月10日後還是持續維持二級警戒。入場的民眾須落實實聯制,且除在泳池內之外均應配戴口罩。
如果沒有進行網路預約登記,會由中央提供名冊給地方,由地方政府統一為沒有網路登記的長者整批代為預約,並安排與通知接種地點與時間。疫苗第二劑施打,開放65歲以上長者網路實體「雙軌」預約 陳時中今日也針對第二劑疫苗施打原則作說明。此外,游泳池附近的設施,如三溫暖與戲水池等暫不開放,而游泳池附設的販賣部也僅可提供外帶。而施打莫德納疫苗的第1至3類疫苗接種對象及孕婦,則要在8月11日前第一劑施打滿4週,才可作為第二劑施打對象。另外,對於疫苗施打,陳時中表示,昨天注射疫苗的人數相對多,共有27萬6777人注射疫苗,第一劑覆蓋率目前達35.84%,劑次人口比為37.79%。
會照順序打完,不會增加其他類別,並且盡量照著大家登記的廠牌來打。另外陳時中也說,為了避免數位落差,65歲以上的民眾,在施打第二劑的意願登記與疫苗預約將採網路實體「雙軌制」,65歲以上的年長者,除了透過網路登記與預約外,也可以透過地方政府代為預約疫苗。當一位選手拿到奧運金牌,拿到2000萬的獎金,不管是一次領或月領,對於一個長期辛苦訓練的選手,都覺得已到達人生的極顛峰,這時會覺得努力也不會有更多成果了,很多運動員可能因此就不想努力了,這不管對國家和對選手都是很大的傷害。
而這些大公司贊助運動員,常常是選手有名氣之後才開始贊助,但是一般運動員要苦練到成名,需要經過多年的訓練,最開始的財務支出和心力付出是一大筆金額,到了成名之後,因為廣告業配也會找上門,反而比較沒有財務困境。若以創作來說,微軟在1993年聘請各界教授和學者來編寫百科全書,叫做MSN Encarta,結果在推出線上百科及光碟後,於2009年關閉此百科全書的經營,因為不敵維基百科,免費請世界的人來編寫。運動選手可以達到世界冠軍,他們平時對自己的要求、生活習慣和心態磨練,其實比任何人都高,因為訓練實在太辛苦了,例如世界桌球排名第六、東奧男單排名第四的林昀儒,他平常的練球時間是一周六天,每天六小時,每一動作連續練習十五分鐘,他只有在比賽的時候才有休息時間,這種運動員的堅毅力,刻意練習的態度,通常是很無趣的,然而一旦有這態度,用來做每件事情其實都不會太難,因為已經在年少時經歷過最艱苦的磨練了。似乎選手生長環境越悽慘,來自越貧窮落後的偏鄉,就越有故事性。
我認為應該改變策略,把選手當成一項投資,剛開始投資一間公司時,入股種類可分為技術股、勞務股、及財產股,例如台東一間小餐廳業者,想要栽培一位原住民孩子阿勇成為田徑運動員,餐廳可以出資成為財產入股的股東。阿勇的阿姨跟他住一起,平日工作時間比較彈性,可以接送阿勇去練習場和比賽場當勞務股,阿姨就成為勞務入股(如表格一)。
企業贊助轉為投資經營 現在很多企業會以社會責任的名號,贊助選手訓練,我認為大多是為了打造企業品牌或提升社會形象,在選手得名後,他們甚至頒發更多獎金給選手。如果將國光獎金可以投資在這些奧運選手,賦予他們在偏鄉的薪水與職務,讓他們可以訓練偏鄉和原住民孩子,不只傳遞恆毅力這類的心理韌性,也傳授他們運動訓練的技能,從習慣養成、技能訓練、到恆毅力的非認知學習,相信可以改變偏鄉的教養文化,甚至翻轉現在偏鄉弱勢的處境。獎金越高,內在動機越低 國光獎金自2015年提高金牌得主可獲得2000萬台幣,最近甚至郭台銘提議要提升到到一億,到底高額獎金能否催生出更多奧運獎牌呢?就內在動機理論而言,金錢報酬越高,動機就越低,而且這是在所有領域都是如此,包括藝術、創意、運動、專注力、做公益等。再者,若未來每個選手都是為了拿獎金才進行訓練,甚至全家族只期待有一天家裡運動訓練的孩子可以在世界比賽拿獎金,不僅運動無法成為個人熱情的來源,功利主義的運動訓練也無法得到好成績的,甚至運動只會成為孩子的壓力。
選手所擁有的恆毅力(grit)是指對長期目標堅持的毅力和熱情,遇到失敗能愈挫愈勇,擁有自我掌控的能力,若學生在小時候經過運動訓練,擁有面對艱苦困難的恆毅力,台灣不只可以培養更多國際級的運動選手,更能提升國力,讓國人在面對每件事情都用最嚴謹的態度和最佳的習慣在過生活。運動上的表現會是如何呢?有研究人員到印度進行實驗,請了87位當地人進行健身運動,例如做伏地挺身或仰臥起坐這類的基本運動,第一組給當地一日的工資、第二組給兩周工資,第三組給五個月的工資,結果第三組表現最差、第一組表現最好。今年的奧運成績是有台灣參賽以來最好的成績,史上第二次破億的國光獎金也成為討論的話題,金牌選手可以一次領2000萬台幣,若按月領,一個月可以領12.5萬,這是位於全世界第三高的獎金(只輸新加坡的2335萬台幣,及喬治亞3778萬台幣),到底這樣獎金合不合理?我爬了一些文章,似乎沒有太多討論。聽說鄉裡住著一位退休的國手,於是找他擔任教練來訓練孩子,這時訓練所花的時間是無償的,但是退休國手可以成為技術入股
聽說鄉裡住著一位退休的國手,於是找他擔任教練來訓練孩子,這時訓練所花的時間是無償的,但是退休國手可以成為技術入股。運動上的表現會是如何呢?有研究人員到印度進行實驗,請了87位當地人進行健身運動,例如做伏地挺身或仰臥起坐這類的基本運動,第一組給當地一日的工資、第二組給兩周工資,第三組給五個月的工資,結果第三組表現最差、第一組表現最好。
下面我將從內在動機、恆毅力與企業贊助三個面向來討論。阿勇的阿姨跟他住一起,平日工作時間比較彈性,可以接送阿勇去練習場和比賽場當勞務股,阿姨就成為勞務入股(如表格一)。
似乎選手生長環境越悽慘,來自越貧窮落後的偏鄉,就越有故事性。我認為應該改變策略,把選手當成一項投資,剛開始投資一間公司時,入股種類可分為技術股、勞務股、及財產股,例如台東一間小餐廳業者,想要栽培一位原住民孩子阿勇成為田徑運動員,餐廳可以出資成為財產入股的股東。如果將國光獎金可以投資在這些奧運選手,賦予他們在偏鄉的薪水與職務,讓他們可以訓練偏鄉和原住民孩子,不只傳遞恆毅力這類的心理韌性,也傳授他們運動訓練的技能,從習慣養成、技能訓練、到恆毅力的非認知學習,相信可以改變偏鄉的教養文化,甚至翻轉現在偏鄉弱勢的處境。而這些大公司贊助運動員,常常是選手有名氣之後才開始贊助,但是一般運動員要苦練到成名,需要經過多年的訓練,最開始的財務支出和心力付出是一大筆金額,到了成名之後,因為廣告業配也會找上門,反而比較沒有財務困境。今年的奧運成績是有台灣參賽以來最好的成績,史上第二次破億的國光獎金也成為討論的話題,金牌選手可以一次領2000萬台幣,若按月領,一個月可以領12.5萬,這是位於全世界第三高的獎金(只輸新加坡的2335萬台幣,及喬治亞3778萬台幣),到底這樣獎金合不合理?我爬了一些文章,似乎沒有太多討論。企業贊助轉為投資經營 現在很多企業會以社會責任的名號,贊助選手訓練,我認為大多是為了打造企業品牌或提升社會形象,在選手得名後,他們甚至頒發更多獎金給選手。
選手所擁有的恆毅力(grit)是指對長期目標堅持的毅力和熱情,遇到失敗能愈挫愈勇,擁有自我掌控的能力,若學生在小時候經過運動訓練,擁有面對艱苦困難的恆毅力,台灣不只可以培養更多國際級的運動選手,更能提升國力,讓國人在面對每件事情都用最嚴謹的態度和最佳的習慣在過生活。若以創作來說,微軟在1993年聘請各界教授和學者來編寫百科全書,叫做MSN Encarta,結果在推出線上百科及光碟後,於2009年關閉此百科全書的經營,因為不敵維基百科,免費請世界的人來編寫。
運動選手可以達到世界冠軍,他們平時對自己的要求、生活習慣和心態磨練,其實比任何人都高,因為訓練實在太辛苦了,例如世界桌球排名第六、東奧男單排名第四的林昀儒,他平常的練球時間是一周六天,每天六小時,每一動作連續練習十五分鐘,他只有在比賽的時候才有休息時間,這種運動員的堅毅力,刻意練習的態度,通常是很無趣的,然而一旦有這態度,用來做每件事情其實都不會太難,因為已經在年少時經歷過最艱苦的磨練了。讓運動員恆毅力成為翻轉弱勢的軟實力 原住民和偏鄉弱勢族群,常常在奧運表現傑出時才會被討論,但大多數媒體都是討論選手們從小多麼懂事、多麼堅毅不拔、吃苦耐勞,像郭婞淳是單親家庭長大、住過工寮、沒錢之早餐等辛酸成長史,楊勇緯生長的屏東縣獅子鄉,是長年經濟條件不佳、謀生不易、人口外流的凋零偏鄉。
當一位選手拿到奧運金牌,拿到2000萬的獎金,不管是一次領或月領,對於一個長期辛苦訓練的選手,都覺得已到達人生的極顛峰,這時會覺得努力也不會有更多成果了,很多運動員可能因此就不想努力了,這不管對國家和對選手都是很大的傷害。再者,若未來每個選手都是為了拿獎金才進行訓練,甚至全家族只期待有一天家裡運動訓練的孩子可以在世界比賽拿獎金,不僅運動無法成為個人熱情的來源,功利主義的運動訓練也無法得到好成績的,甚至運動只會成為孩子的壓力。
獎金越高,內在動機越低 國光獎金自2015年提高金牌得主可獲得2000萬台幣,最近甚至郭台銘提議要提升到到一億,到底高額獎金能否催生出更多奧運獎牌呢?就內在動機理論而言,金錢報酬越高,動機就越低,而且這是在所有領域都是如此,包括藝術、創意、運動、專注力、做公益等。若是捐血行為,第一組是無酬勞、第二組得到七美元、第三組是拿到七美元但可決定是否捐給慈善機構,結果第一組與第三組的捐血人數都超過五成,第二組卻不到三成延伸閱讀 第一次奧運就金牌。根據鷹眼的數據,球的落點誤差值為3.6mm,近年已經減少至平均2.6mm,不完美但已經是可接受範圍,並達到即時向裁判、電視觀眾或教練提供公平、可靠資訊。
文:Anny 2020年東京奧運羽球男子雙打金牌戰台灣選手李洋與王齊麟奪金後,社群上瘋傳的新一代「台灣國旗」,就是源自於關鍵的最後一球,雖然對手針對決勝點(match point)提出挑戰,然而得利於強大的「鷹眼」科技輔助系統,判定該顆羽球壓在線上就是「IN」,「麟洋配」順利奪金,全台灣觀眾歡聲雷動,網友、小編們發揮創意,各種梗圖以及周邊商品。透過一連串的畫面建立球的行進路徑,以「預測」出球的路徑,並建立出3D模型,最後由大幕螢幕呈現出球體的飛行路線及落點。
以網球來說,就有十台攝影機,系統可快速處理來自攝影機和球類追蹤器的影像輸入。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西班牙網球明星Rafael Nadal 國際奧委會承認的國際性羽球運動的管理組織——世界羽球聯盟(BWF)便是在2014年決定利用科技輔助系統判斷,以強化羽球賽事的公平性,當時4月印度公開賽BWF與鷹眼創新科技公司簽約,然而,大家光是想像就可以知道,羽球並非圓球體,重量又輕容易受風(冷氣空調影響)利用鷹眼系統恐怕難以取得公信力,因此透過「即時重播判定系統」(Instant Review System)輔助判決。
2002年,BBC首次在轉播網球賽時使用鷹眼技術,後來比賽中正式導入鷹眼系統,讓選手根據裁判的判決提出挑戰,當球員提出挑戰,鷹眼系統就會在大螢幕上播放判決的影像,顯示IN與OUT的結果,不過也出現過「NO DECISION」的情況。後來,所有的技術和智財權都被拆分到一家獨立的公司,就是鷹眼創新有限公司(Hawk-Eye Innovations Ltd),這家公司也在2011年遭Sony收購。
從每個攝影機發送的每一幀畫面中,系統辨識出與球圖像對應的像素組合,並在同一時刻於至少兩個物理上分開的攝影機上比較球的位置,為每一幀計算球的位置,鷹眼系統拍攝速度最快可達每秒鐘340張影像(340fps)。雖然這次在國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羽球賽事所用,但鷹眼系統是在板球、網球和其他運動中都被廣泛使用的一套電腦系統,透過追蹤紀錄球的路徑,並顯示實際路徑的圖形圖像,也可以預測球未來的路徑。也有人指出,雖然3.6mm看似非常準確,但這個誤差幅度僅針對目擊的球軌跡,且鷹眼也在某些賽事上有凸槌的時刻,2017年時Rafael Nadal在對上Borna Coric的比賽中,被判出界並提出出挑戰,鷹眼卻沒有出現網球和飛行軌道及落點,只是拉近鏡頭讓場面陷入一陣尷尬。在 2007年溫布爾登錦標賽上,Rafael Nadal對上Roger Federer時,有一球由於球非常接近壓線,只超出界線1mm,剛好小於鷹眼的誤差值,被批評該系統的3.6mm誤差幅度太大。
在某些運動中,像是網球,鷹眼系統已成為裁判過程的一部分,選手亦可提出挑戰來嘗試逆轉裁判結果。系統所儲存數據包含比賽場域的預定義模型,也包含有關遊戲規則的數據
透過一連串的畫面建立球的行進路徑,以「預測」出球的路徑,並建立出3D模型,最後由大幕螢幕呈現出球體的飛行路線及落點。根據鷹眼的數據,球的落點誤差值為3.6mm,近年已經減少至平均2.6mm,不完美但已經是可接受範圍,並達到即時向裁判、電視觀眾或教練提供公平、可靠資訊。
從每個攝影機發送的每一幀畫面中,系統辨識出與球圖像對應的像素組合,並在同一時刻於至少兩個物理上分開的攝影機上比較球的位置,為每一幀計算球的位置,鷹眼系統拍攝速度最快可達每秒鐘340張影像(340fps)。雖然這次在國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羽球賽事所用,但鷹眼系統是在板球、網球和其他運動中都被廣泛使用的一套電腦系統,透過追蹤紀錄球的路徑,並顯示實際路徑的圖形圖像,也可以預測球未來的路徑。